新华网:卡扎菲之死是不是奥巴马和美国的胜利
新华网:卡扎菲之死是不是奥巴马和美国的胜利
新华网:卡扎菲之死是不是奥巴马和美国的胜利
2011年10月23日07:53新华网我要评论(6) 字号:T|T
核心提示:10月20日,在北约对利空袭7个多月后,利比亚铁腕人物卡扎菲终于在被捕后伤重身亡。回顾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尽管美国身居二线,英法始终主导对利空袭,但毫无疑问,如果没有美国的纵容、参与和幕后支持,利局势如何演变则实难预料。
在确认卡扎菲身亡以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时难掩其兴奋之情,夸耀美国“在没有向地面派出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达到了目标”,就连美国媒体最近几个月来也第一次选用“胜利”一词来形容奥巴马,称将有助于他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加分。此外,英、法媒体也不加掩饰地表示,这是美国新型外交政策和“战争理论”的胜利。毕竟,同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造成百上千名美军士兵丧生的代价相比,此次行动美国总共仅花费了区区20亿美元,却没有一个美国士兵伤亡。
然而,在美国专家看来,卡扎菲丧生对奥巴马的加分有限,对民意支持率跌入谷底的他难有实质性帮助。此外,对白宫而言,期待利比亚新政权亲美抑或为一厢情愿。因此,卡扎菲之死对奥巴马和美国政府究竟能带来多大利益,目前实难预料。
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20日在苏尔特附近被捕后伤重身亡,英国广播公司对此发表评论称,这是美国新型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
在这次利比亚军事行动中,奥巴马外交政策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均得以发挥,选择让美国退居幕后,让欧洲国家打前锋;但美国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果没有美国的参与,利比亚局势不可能发展到目前的局面。
评论称,卡扎菲之死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政府来说都是一大安慰。
如同一位美国匿名官员的话说,这是奥巴马政府“在幕后指挥”政策的胜利。
绝大部分美国人对卡扎菲没有好感,将对卡扎菲之死感到高兴。
奥巴马外交政策经常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混杂,经常受到感性的驱使,尤其是在阿拉伯国家,美国必须选择退居幕后,而不是以往常见的咄咄逼人的形象,来不来就威胁动用武力。
这种政策将确保美国能够组织起一个联盟,而不需要告诉每个朋友都要跟从。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同样有务实主义的一面,有所为,有所不为,
即每个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也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必须选择做那些最具有决定性的事情。
在北约军事行动中,奥巴马选择退居幕后,他强调美国不会派出地面部队,英法将领导空袭。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次劝告奥巴马,利比亚对美国不是一个对美国家利益生死攸关的国家,但对欧洲很重要,因此选择让欧洲人作主力。
50多年来,西方国家习惯于让美国打头阵,这次利比亚行动让欧洲人感到意外。
但即便如此,美国军方还是深深卷入了利比亚军事行动。美国在利比亚的总花费截至目前已超过10亿美元。
美国战机出动7725次,其中包括145次“捕食者”无人机空袭。如果美国不做出这些贡献,利比亚局势不可能发展到目前的局面。
据法新社10月21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战争理论”已经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卡扎菲的“悲惨结局”再一次为该理论提供了更多“辩护”。
据报道,奥巴马现在可以宣称,无论是直接或是间接,美国在6个月内消灭了自己最重要的“不共戴天仇敌”:利比亚的卡扎菲、本·拉登和也门基地组织首脑奥拉基。
报道称,美国在上两次穆斯林国家的战争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大伤元气,奥巴马本来对参加利比亚军事行动犹豫不决,但是当卡扎菲威胁称要大规模杀害平民之后,他最终选择与北约联军和少数阿拉伯国家一起参加多方面进攻。奥巴马曾在今年3月辩解道:“作为总统,我不想在采取行动之前就看到那些大屠杀和大片墓地的照片。”
法新社指出,目前,美国在应对本·拉登、卡扎菲、奥拉基和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基地”嫌疑人所采取的行动时,全部使用空军力量战机或者无人机而不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使用的大规模地面部队。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曾“元气大伤”,付出巨额代价,造成上千名美兵死亡。
然而,在利比亚战场,北约战机和美国无人机在苏尔特开火,卡扎菲被利比亚当局武装战士俘获。美国副总统拜登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共花费了20亿美元,但是却没有一位美国士兵死亡
。”他认为,这就是美国如何处理全球事务的“药方”。
报道最后指出,美国处理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暴乱时,这种方式同样适用华盛顿应该让被压迫人民赢得自己的解放,而不是将“变化”强加于这些人民。
英媒称卡扎菲之死系美巨大胜利 有助奥巴马竞选
利比亚“过渡委”20日证实“强人”卡扎菲被打死的消息,并表示将于21日宣布利比亚解放。英国媒体随即发表评论文章称,卡扎菲的死对率领北约攻打利比亚的美国政府来说可谓是“外交上的巨大胜利”。
报道说,卡扎菲的死将令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领导的现任美国政府松一口气。“出于一些简单的理由”,奥巴马支持北约在利比亚的行动、呼吁卡扎菲下台。
英国《金融时报》更指出,打死卡扎菲“将有助于奥巴马的威望”,并令他的共和党对手们更难对奥巴马政府的安全政策发起攻击。
卡扎菲是继本·拉登等恐怖组织头目之后又一个被打死的“大人物”。
原中东问题情报专员怀特便指出:“这给奥巴马加了很大一个分。他因在利比亚的行动遭到其对手的批评,但现在看却是廉价的胜利。”
美国《赫芬顿邮报》发表题为《卡扎菲之死给奥巴马竞选带来微妙变化》的文章。文章指出,对于奥巴马和他的竞选团队来说,卡扎菲、本·拉登、奥拉基以及所有和基地组织有关人物的死亡对奥巴马的竞选到底能产生怎样的作用?
文章称,奥巴马的助手拒绝回答这些问题,声称奥巴马的初衷并不是干涉他国政治和国防安全问题,现在讨论这些问题会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起到副作用。
文章认为,但这些说法看起来更像是一组烟雾弹。
奥巴马的顾问和竞选团队已经在考虑如何有效地突出奥巴马在外交政策中的成功了。
民主党资深战略家泰德·戴维谈及此事时说道:“就好比你在一手牌中握着一张王牌,不论你什么时候想打出这张牌,你都会赢。”
正如邓恩所说,本·拉登和卡扎菲的死亡为那些质疑奥巴马决心的民主党人和质疑奥巴马成绩的共和党人同时提供了有效而突出的背景。过去的竞选已经显示能否担任总司令的角色已经成为总统竞选的基本要求。在这方面,过去六个月来奥巴马政府在反恐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提供了一个足以颠覆共和党在国防上更强硬的印象的机会
卡扎菲之死可能开启魔盒 奥巴马政府难言胜利
“不是胜利,就是战死”“帐篷领袖”卡扎菲今天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以死为其统治42年的王朝画上句号。将其视为胜利的不仅仅是利比亚反对派,还有美国等西方“列强”。然而,多位美国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却认为,无论是对奥巴马,还是对美国政府,卡扎菲之死未必是一场彻底的胜利。
2011年10月23日07:53新华网我要评论(6) 字号:T|T
核心提示:10月20日,在北约对利空袭7个多月后,利比亚铁腕人物卡扎菲终于在被捕后伤重身亡。回顾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尽管美国身居二线,英法始终主导对利空袭,但毫无疑问,如果没有美国的纵容、参与和幕后支持,利局势如何演变则实难预料。
在确认卡扎菲身亡以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时难掩其兴奋之情,夸耀美国“在没有向地面派出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达到了目标”,就连美国媒体最近几个月来也第一次选用“胜利”一词来形容奥巴马,称将有助于他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加分。此外,英、法媒体也不加掩饰地表示,这是美国新型外交政策和“战争理论”的胜利。毕竟,同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造成百上千名美军士兵丧生的代价相比,此次行动美国总共仅花费了区区20亿美元,却没有一个美国士兵伤亡。
然而,在美国专家看来,卡扎菲丧生对奥巴马的加分有限,对民意支持率跌入谷底的他难有实质性帮助。此外,对白宫而言,期待利比亚新政权亲美抑或为一厢情愿。因此,卡扎菲之死对奥巴马和美国政府究竟能带来多大利益,目前实难预料。
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20日在苏尔特附近被捕后伤重身亡,英国广播公司对此发表评论称,这是美国新型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
在这次利比亚军事行动中,奥巴马外交政策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均得以发挥,选择让美国退居幕后,让欧洲国家打前锋;但美国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果没有美国的参与,利比亚局势不可能发展到目前的局面。
评论称,卡扎菲之死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政府来说都是一大安慰。
如同一位美国匿名官员的话说,这是奥巴马政府“在幕后指挥”政策的胜利。
绝大部分美国人对卡扎菲没有好感,将对卡扎菲之死感到高兴。
奥巴马外交政策经常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混杂,经常受到感性的驱使,尤其是在阿拉伯国家,美国必须选择退居幕后,而不是以往常见的咄咄逼人的形象,来不来就威胁动用武力。
这种政策将确保美国能够组织起一个联盟,而不需要告诉每个朋友都要跟从。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同样有务实主义的一面,有所为,有所不为,
即每个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也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必须选择做那些最具有决定性的事情。
在北约军事行动中,奥巴马选择退居幕后,他强调美国不会派出地面部队,英法将领导空袭。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次劝告奥巴马,利比亚对美国不是一个对美国家利益生死攸关的国家,但对欧洲很重要,因此选择让欧洲人作主力。
50多年来,西方国家习惯于让美国打头阵,这次利比亚行动让欧洲人感到意外。
但即便如此,美国军方还是深深卷入了利比亚军事行动。美国在利比亚的总花费截至目前已超过10亿美元。
美国战机出动7725次,其中包括145次“捕食者”无人机空袭。如果美国不做出这些贡献,利比亚局势不可能发展到目前的局面。
据法新社10月21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战争理论”已经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卡扎菲的“悲惨结局”再一次为该理论提供了更多“辩护”。
据报道,奥巴马现在可以宣称,无论是直接或是间接,美国在6个月内消灭了自己最重要的“不共戴天仇敌”:利比亚的卡扎菲、本·拉登和也门基地组织首脑奥拉基。
报道称,美国在上两次穆斯林国家的战争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大伤元气,奥巴马本来对参加利比亚军事行动犹豫不决,但是当卡扎菲威胁称要大规模杀害平民之后,他最终选择与北约联军和少数阿拉伯国家一起参加多方面进攻。奥巴马曾在今年3月辩解道:“作为总统,我不想在采取行动之前就看到那些大屠杀和大片墓地的照片。”
法新社指出,目前,美国在应对本·拉登、卡扎菲、奥拉基和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基地”嫌疑人所采取的行动时,全部使用空军力量战机或者无人机而不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使用的大规模地面部队。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曾“元气大伤”,付出巨额代价,造成上千名美兵死亡。
然而,在利比亚战场,北约战机和美国无人机在苏尔特开火,卡扎菲被利比亚当局武装战士俘获。美国副总统拜登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共花费了20亿美元,但是却没有一位美国士兵死亡
。”他认为,这就是美国如何处理全球事务的“药方”。
报道最后指出,美国处理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暴乱时,这种方式同样适用华盛顿应该让被压迫人民赢得自己的解放,而不是将“变化”强加于这些人民。
英媒称卡扎菲之死系美巨大胜利 有助奥巴马竞选
利比亚“过渡委”20日证实“强人”卡扎菲被打死的消息,并表示将于21日宣布利比亚解放。英国媒体随即发表评论文章称,卡扎菲的死对率领北约攻打利比亚的美国政府来说可谓是“外交上的巨大胜利”。
报道说,卡扎菲的死将令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领导的现任美国政府松一口气。“出于一些简单的理由”,奥巴马支持北约在利比亚的行动、呼吁卡扎菲下台。
英国《金融时报》更指出,打死卡扎菲“将有助于奥巴马的威望”,并令他的共和党对手们更难对奥巴马政府的安全政策发起攻击。
卡扎菲是继本·拉登等恐怖组织头目之后又一个被打死的“大人物”。
原中东问题情报专员怀特便指出:“这给奥巴马加了很大一个分。他因在利比亚的行动遭到其对手的批评,但现在看却是廉价的胜利。”
美国《赫芬顿邮报》发表题为《卡扎菲之死给奥巴马竞选带来微妙变化》的文章。文章指出,对于奥巴马和他的竞选团队来说,卡扎菲、本·拉登、奥拉基以及所有和基地组织有关人物的死亡对奥巴马的竞选到底能产生怎样的作用?
文章称,奥巴马的助手拒绝回答这些问题,声称奥巴马的初衷并不是干涉他国政治和国防安全问题,现在讨论这些问题会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起到副作用。
文章认为,但这些说法看起来更像是一组烟雾弹。
奥巴马的顾问和竞选团队已经在考虑如何有效地突出奥巴马在外交政策中的成功了。
民主党资深战略家泰德·戴维谈及此事时说道:“就好比你在一手牌中握着一张王牌,不论你什么时候想打出这张牌,你都会赢。”
正如邓恩所说,本·拉登和卡扎菲的死亡为那些质疑奥巴马决心的民主党人和质疑奥巴马成绩的共和党人同时提供了有效而突出的背景。过去的竞选已经显示能否担任总司令的角色已经成为总统竞选的基本要求。在这方面,过去六个月来奥巴马政府在反恐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提供了一个足以颠覆共和党在国防上更强硬的印象的机会
卡扎菲之死可能开启魔盒 奥巴马政府难言胜利
“不是胜利,就是战死”“帐篷领袖”卡扎菲今天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以死为其统治42年的王朝画上句号。将其视为胜利的不仅仅是利比亚反对派,还有美国等西方“列强”。然而,多位美国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却认为,无论是对奥巴马,还是对美国政府,卡扎菲之死未必是一场彻底的胜利。
回复: 新华网:卡扎菲之死是不是奥巴马和美国的胜利
奥巴马的一场及时雨?
对于民意支持率跌入谷底的奥巴马而言,卡扎菲之死来得太及时了。美国媒体最近几个月来第一次用“胜利”一词来形容奥巴马,认为这是总统“有限介入”战略的胜利,是“新战争模式”的胜利。
奥巴马本人在当天就此发表讲话时也不忘邀功,不仅夸耀美国“在没有向地面派出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达到了目标”,而且还顺带牵扯出美国在铲除“基地组织”首脑本·拉登等人的功绩。
无疑,卡扎菲被击毙对奥巴马有加分作用,但许多美国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却认为,这种加分效果十分有限。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副总裁托马斯·卡罗瑟斯说,“
美国民众主要关注政府为自己的人民做了什么,而不是为其他国家做了什么。
美国卡托研究所国防和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泰德·卡彭特也认为,大多数美国人并不关注利比亚发生的事情,而且,美国人对卡扎菲并不像对拉登那样仇恨。
他指出,真正影响2012年总统大选的是经济问题或者可能出现的重大外交政策危机。
卡彭特的话已有数据佐证,今年5月击毙拉登之后,奥巴马的支持率一度上升至56%,但由于失业率高企,目前他的支持率又下滑至40%左右的新低。
利新政府亲美或是一厢情愿
许多人预期,利比亚新政府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亲美或亲西方政府。但专家却认为,这种想法或许只是一厢情愿。
卡彭特认为,美利关系可能会比卡扎菲时代好一些,但是利比亚人与多数阿拉伯人一样,并不喜欢美国政府,特别是不喜欢美国的外交政策。
“他们的不满、特别是对华盛顿以色列政策的不满,不会简单地因为一个民主或者准民主的利比亚政府掌权而消失。”卡彭特说。
有华盛顿分析人士指出,利比亚反对派内部成员复杂,观点多元,既有宗教组织、也有世俗团体,既有铁杆反卡扎菲者,也有前朝老臣,既有要求西方投资的呼声,也有“不打算与西方走得太近”的观点。新的领导者必须平衡这些声音,因此不敢与西方靠得太近。
另一方面,利比亚有八成的阿拉伯民众,加上卡扎菲政权长期反美观念的灌输,相当多的利比亚民众仍对美国怀有敌视,这也将制约新政府对美国和西方的态度。而且,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石油的觊觎也会让利比亚人心生芥蒂。
卡扎菲之死或开启魔盒
“卡扎菲之死标志着利比亚人民一个漫长而痛苦时期的结束。”奥巴马在今天的致辞中如是说。然而,许多专家警告,新的痛苦或许刚刚开始,一个更可怕的潘多拉魔盒正在开启。
由于新政府内揭竿而起的“草莽英雄”成分复杂,“后卡扎菲时代”的权利斗争无法避免,这也是反对派一再推迟组建新政府的原因。
有分析人士警告,利比亚很可能重蹈伊拉克长期内乱的覆辙。对此,卡罗瑟斯认为,将利比亚比作伊拉克有点言过其辞,但利比亚的确面临“恢复秩序与自由”的重大挑战。
卡彭特指出,利比亚东西部落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其中东部部落组成了反对派的核心力量,而西部部落是卡扎菲的大本营。
“以东部部落为首的临时政府能否与亲卡扎菲部落实现和解还有待观察,即便是新政府打算进行这种尝试,利比亚部族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十分令人担忧。”卡彭特说。
最令卡罗瑟斯和卡彭特担忧的是,卡扎菲当政时期的大批武器、特别是导弹有落入恐怖分子手中之虞。一旦利比亚政治陷入混乱,这些武器将引发严重关切。
“卡扎菲身亡后或许将加剧这种危险。”卡彭特说。
卡扎菲被打死了,这个似乎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首先对于卡扎菲本人。
在的黎波里失陷后,卡扎菲曾多次誓言要抵抗至死,当一名“烈士”。现在他在战场上被打死,而不会像萨达姆那样遭受被俘、审讯、关押乃至被送上绞架等种种羞辱。因此可以肯定,对他本人而言这或许是个不算最坏的结局。
其次是在利比亚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外国公司。
卡扎菲不死就意味着形势不定,形势不定则重建难启、利润难赚。现在最大障碍扫除了,公司重返利比亚的道路平坦了许多,老总们肯定为此高兴。
最后对于参与空袭利比亚的北约国家。
种种迹象表明,北约军事行动从一开始就着眼杀死卡扎菲的斩首行动,但却对此始终闪烁其辞,原因就是一个区域性的军事组织在未经宣战的情况下直接杀死一国首脑并不合法。而北约的策略也让世人看得很清楚:一旦卡扎菲被炸死,他们就会解释说,北约在打击对平民构成威胁的卡扎菲支持者的行动中,碰巧打死了卡扎菲。
把卡扎菲往死里打,有两层考虑,一方面当然是希望借此尽快结束战争,减少人员与财产损失。同时也因为留着活口对西方并不有利,因为卡扎菲在其统治期间与西方有过不少交易。如2007年,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在出访利比亚期间,英国石油公司就与利比亚签下了价值9亿美元的勘探协议。而卡扎菲则配合美国反恐需要,逮捕了大批伊斯兰武装分子。诡异的是,在这次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亚内战中,伊斯兰武装恰恰是“倒卡”主力之一。因此,一旦卡扎菲活着受审,口若悬河的他还不知将抖出多少内幕。卡扎菲一死,西方松了一口气。
卡扎菲之死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就在卡扎菲被打死前两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突然到访利比亚。这也许是巧合,但似乎又不像。
众所周知,美国在这次空袭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尽管起了关键作用,但却行事低调,把主角让给法英两国。这回希拉里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突然高调访利,难免令人猜测,是否因为美国的情报决定了卡扎菲的最后归属?毕竟,卡扎菲藏身何处一直悬念不断,而希拉里到访后他就一命归西,这不能不使人联想到美国情报的威力,因为这样的情报已接连让拉丹和他的一名重要同党丧生。但更合理的解释似乎是,美国认为自己才是决定利比亚局势演变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在这除旧迎新一刻,有权要求利比亚各政治力量按照美国设计实施政权重建。
利比亚一代枭雄卡扎菲和美国近半个世纪的恩恩怨怨,随着他20日的死而终告了结。追溯这段复杂交往,令人倍感唏嘘。
敌视期
卡扎菲1969年上台后,就和美国展开较量。美国逐步对其政权施压:1972年召回驻利大使;1979年还把利比亚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
那时卡扎菲对美国也是敌视的。卡扎菲在利比亚沿海设定“禁飞区”,防范美国战机。但1981年,美国战机闯入这一区域,并击落两架利比亚战机。这之后,卡扎菲不断寻找机会报复美国。多起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被认为是卡扎菲幕后策划。
卡扎菲与美国较量的高潮发生于1986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批准发动了“黄金峡谷”行动,空袭首都的黎波里等地,首要目标就是杀掉卡扎菲。袭击导致包括卡扎菲养女在内的15人死亡,但卡扎菲本人侥幸躲过了导弹。
形容卡扎菲是“中东疯狗”的里根对此感到非常遗憾。卡扎菲对美国的袭击也倍加恼恨。1988年,一架泛美航空公司航班遭遇恐怖袭击,在洛克比上空爆炸,270人丧生,包括189个美国人。卡扎菲又被认作是幕后黑手。
然而美国除了加大对利比亚的国际制裁,对卡扎菲无可奈何。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国在联合国策动多个针对利比亚的制裁决议,卡扎菲嗤之以鼻。
蜜月期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卡扎菲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卡扎菲提出与美国合作打击“基地”恐怖组织。双方一拍即合,美利关系迅速升温。
2002年,卡扎菲政权为洛克比事件提供巨额赔偿;2003年,卡扎菲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作为合作的交换,美国推进与卡扎菲政权关系正常化。2006年,双方重新互派大使。
卡扎菲和美国蜜月的高潮是2008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赖斯访利。赖斯和卡扎菲都笑容满面,广泛探讨了合作议题。利比亚当局武装后来在卡扎菲住所发现了一本私人相册,里面放满了卡扎菲珍藏的赖斯个人照片。
在美国的带动下,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多个西方国家领导人到的黎波里拜会卡扎菲。而卡扎菲2009年更获美国首肯,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冗长讲话。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卡扎菲与美国的关系仍很热络。同样在20日被打死的卡扎菲之子穆塔萨姆?卡扎菲2009年和现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会晤。
决裂期
2011年初,利比亚发生大规模抗议示威,要求政府下台。美国马上断绝了和卡扎菲政权的官方联系。3月,美国等国发动对利比亚的空袭,沉重打击了卡扎菲部队。
但卡扎菲和美国之间的秘密接触并未停止,虽然双方最后还是不欢而散。美国官方迟至7月才宣布承认利“全国过渡委员会”,标志着与卡扎菲政权的彻底决裂。
美国承认利比亚反对派后,忠于卡扎菲的部队很快溃败。8月,反对派武装控制的黎波里,卡扎菲仓皇出逃。10月18日,希拉里突访利比亚,公开希望卡扎菲能被杀死。
有报道称,是美军无人机的导弹击中卡扎菲的车队,导致卡扎菲随后被擒和被杀。如果是这样,这次卡扎菲终究没有躲过美国导弹。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杀死卡扎菲大加赞扬,全然忘记了美国政府同卡扎菲曾经的蜜月。(新华国际)
对于民意支持率跌入谷底的奥巴马而言,卡扎菲之死来得太及时了。美国媒体最近几个月来第一次用“胜利”一词来形容奥巴马,认为这是总统“有限介入”战略的胜利,是“新战争模式”的胜利。
奥巴马本人在当天就此发表讲话时也不忘邀功,不仅夸耀美国“在没有向地面派出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达到了目标”,而且还顺带牵扯出美国在铲除“基地组织”首脑本·拉登等人的功绩。
无疑,卡扎菲被击毙对奥巴马有加分作用,但许多美国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却认为,这种加分效果十分有限。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副总裁托马斯·卡罗瑟斯说,“
美国民众主要关注政府为自己的人民做了什么,而不是为其他国家做了什么。
美国卡托研究所国防和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泰德·卡彭特也认为,大多数美国人并不关注利比亚发生的事情,而且,美国人对卡扎菲并不像对拉登那样仇恨。
他指出,真正影响2012年总统大选的是经济问题或者可能出现的重大外交政策危机。
卡彭特的话已有数据佐证,今年5月击毙拉登之后,奥巴马的支持率一度上升至56%,但由于失业率高企,目前他的支持率又下滑至40%左右的新低。
利新政府亲美或是一厢情愿
许多人预期,利比亚新政府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亲美或亲西方政府。但专家却认为,这种想法或许只是一厢情愿。
卡彭特认为,美利关系可能会比卡扎菲时代好一些,但是利比亚人与多数阿拉伯人一样,并不喜欢美国政府,特别是不喜欢美国的外交政策。
“他们的不满、特别是对华盛顿以色列政策的不满,不会简单地因为一个民主或者准民主的利比亚政府掌权而消失。”卡彭特说。
有华盛顿分析人士指出,利比亚反对派内部成员复杂,观点多元,既有宗教组织、也有世俗团体,既有铁杆反卡扎菲者,也有前朝老臣,既有要求西方投资的呼声,也有“不打算与西方走得太近”的观点。新的领导者必须平衡这些声音,因此不敢与西方靠得太近。
另一方面,利比亚有八成的阿拉伯民众,加上卡扎菲政权长期反美观念的灌输,相当多的利比亚民众仍对美国怀有敌视,这也将制约新政府对美国和西方的态度。而且,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石油的觊觎也会让利比亚人心生芥蒂。
卡扎菲之死或开启魔盒
“卡扎菲之死标志着利比亚人民一个漫长而痛苦时期的结束。”奥巴马在今天的致辞中如是说。然而,许多专家警告,新的痛苦或许刚刚开始,一个更可怕的潘多拉魔盒正在开启。
由于新政府内揭竿而起的“草莽英雄”成分复杂,“后卡扎菲时代”的权利斗争无法避免,这也是反对派一再推迟组建新政府的原因。
有分析人士警告,利比亚很可能重蹈伊拉克长期内乱的覆辙。对此,卡罗瑟斯认为,将利比亚比作伊拉克有点言过其辞,但利比亚的确面临“恢复秩序与自由”的重大挑战。
卡彭特指出,利比亚东西部落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其中东部部落组成了反对派的核心力量,而西部部落是卡扎菲的大本营。
“以东部部落为首的临时政府能否与亲卡扎菲部落实现和解还有待观察,即便是新政府打算进行这种尝试,利比亚部族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十分令人担忧。”卡彭特说。
最令卡罗瑟斯和卡彭特担忧的是,卡扎菲当政时期的大批武器、特别是导弹有落入恐怖分子手中之虞。一旦利比亚政治陷入混乱,这些武器将引发严重关切。
“卡扎菲身亡后或许将加剧这种危险。”卡彭特说。
卡扎菲被打死了,这个似乎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首先对于卡扎菲本人。
在的黎波里失陷后,卡扎菲曾多次誓言要抵抗至死,当一名“烈士”。现在他在战场上被打死,而不会像萨达姆那样遭受被俘、审讯、关押乃至被送上绞架等种种羞辱。因此可以肯定,对他本人而言这或许是个不算最坏的结局。
其次是在利比亚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外国公司。
卡扎菲不死就意味着形势不定,形势不定则重建难启、利润难赚。现在最大障碍扫除了,公司重返利比亚的道路平坦了许多,老总们肯定为此高兴。
最后对于参与空袭利比亚的北约国家。
种种迹象表明,北约军事行动从一开始就着眼杀死卡扎菲的斩首行动,但却对此始终闪烁其辞,原因就是一个区域性的军事组织在未经宣战的情况下直接杀死一国首脑并不合法。而北约的策略也让世人看得很清楚:一旦卡扎菲被炸死,他们就会解释说,北约在打击对平民构成威胁的卡扎菲支持者的行动中,碰巧打死了卡扎菲。
把卡扎菲往死里打,有两层考虑,一方面当然是希望借此尽快结束战争,减少人员与财产损失。同时也因为留着活口对西方并不有利,因为卡扎菲在其统治期间与西方有过不少交易。如2007年,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在出访利比亚期间,英国石油公司就与利比亚签下了价值9亿美元的勘探协议。而卡扎菲则配合美国反恐需要,逮捕了大批伊斯兰武装分子。诡异的是,在这次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亚内战中,伊斯兰武装恰恰是“倒卡”主力之一。因此,一旦卡扎菲活着受审,口若悬河的他还不知将抖出多少内幕。卡扎菲一死,西方松了一口气。
卡扎菲之死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就在卡扎菲被打死前两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突然到访利比亚。这也许是巧合,但似乎又不像。
众所周知,美国在这次空袭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尽管起了关键作用,但却行事低调,把主角让给法英两国。这回希拉里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突然高调访利,难免令人猜测,是否因为美国的情报决定了卡扎菲的最后归属?毕竟,卡扎菲藏身何处一直悬念不断,而希拉里到访后他就一命归西,这不能不使人联想到美国情报的威力,因为这样的情报已接连让拉丹和他的一名重要同党丧生。但更合理的解释似乎是,美国认为自己才是决定利比亚局势演变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在这除旧迎新一刻,有权要求利比亚各政治力量按照美国设计实施政权重建。
利比亚一代枭雄卡扎菲和美国近半个世纪的恩恩怨怨,随着他20日的死而终告了结。追溯这段复杂交往,令人倍感唏嘘。
敌视期
卡扎菲1969年上台后,就和美国展开较量。美国逐步对其政权施压:1972年召回驻利大使;1979年还把利比亚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
那时卡扎菲对美国也是敌视的。卡扎菲在利比亚沿海设定“禁飞区”,防范美国战机。但1981年,美国战机闯入这一区域,并击落两架利比亚战机。这之后,卡扎菲不断寻找机会报复美国。多起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被认为是卡扎菲幕后策划。
卡扎菲与美国较量的高潮发生于1986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批准发动了“黄金峡谷”行动,空袭首都的黎波里等地,首要目标就是杀掉卡扎菲。袭击导致包括卡扎菲养女在内的15人死亡,但卡扎菲本人侥幸躲过了导弹。
形容卡扎菲是“中东疯狗”的里根对此感到非常遗憾。卡扎菲对美国的袭击也倍加恼恨。1988年,一架泛美航空公司航班遭遇恐怖袭击,在洛克比上空爆炸,270人丧生,包括189个美国人。卡扎菲又被认作是幕后黑手。
然而美国除了加大对利比亚的国际制裁,对卡扎菲无可奈何。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国在联合国策动多个针对利比亚的制裁决议,卡扎菲嗤之以鼻。
蜜月期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卡扎菲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卡扎菲提出与美国合作打击“基地”恐怖组织。双方一拍即合,美利关系迅速升温。
2002年,卡扎菲政权为洛克比事件提供巨额赔偿;2003年,卡扎菲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作为合作的交换,美国推进与卡扎菲政权关系正常化。2006年,双方重新互派大使。
卡扎菲和美国蜜月的高潮是2008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赖斯访利。赖斯和卡扎菲都笑容满面,广泛探讨了合作议题。利比亚当局武装后来在卡扎菲住所发现了一本私人相册,里面放满了卡扎菲珍藏的赖斯个人照片。
在美国的带动下,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多个西方国家领导人到的黎波里拜会卡扎菲。而卡扎菲2009年更获美国首肯,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冗长讲话。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卡扎菲与美国的关系仍很热络。同样在20日被打死的卡扎菲之子穆塔萨姆?卡扎菲2009年和现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会晤。
决裂期
2011年初,利比亚发生大规模抗议示威,要求政府下台。美国马上断绝了和卡扎菲政权的官方联系。3月,美国等国发动对利比亚的空袭,沉重打击了卡扎菲部队。
但卡扎菲和美国之间的秘密接触并未停止,虽然双方最后还是不欢而散。美国官方迟至7月才宣布承认利“全国过渡委员会”,标志着与卡扎菲政权的彻底决裂。
美国承认利比亚反对派后,忠于卡扎菲的部队很快溃败。8月,反对派武装控制的黎波里,卡扎菲仓皇出逃。10月18日,希拉里突访利比亚,公开希望卡扎菲能被杀死。
有报道称,是美军无人机的导弹击中卡扎菲的车队,导致卡扎菲随后被擒和被杀。如果是这样,这次卡扎菲终究没有躲过美国导弹。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杀死卡扎菲大加赞扬,全然忘记了美国政府同卡扎菲曾经的蜜月。(新华国际)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